【听家风故事·品古贤风范】蒋性中与尚义桥、勤织堂2018年3月18日 10:35
耕读莺窦湖
明代初,蒋性中的父亲蒋荣(1365~1421)一家从浦南迁徙到莺窦湖,这里“广不逾带,而引长流以灌两涯,田肥美,民稠密,公耕而乐之”。蒋氏家人辛勤垦荒,种粮致富。然而,明代初期朝廷猛力打压江南豪强富户,蒋家没能幸免。蒋荣未满二十岁,眼见父亲要被流放到河南,只得代替父亲去服役。他历尽艰辛,数度寒暑,终获赦免回家。
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,蒋性中生于蒋家老宅(位于幸福村东部)。自幼端正恭谨,尽管家境时兴时衰,坚持且耕且读,十分奋发。永乐十八年(1420),二十四岁考中举人。第二年,他父亲积劳成疾,突然去世,年仅五十七岁。母亲吴氏靠纺纱织布,支撑儿子继续读书应试。
倡建尚义桥
宣德二年(1427)三月,蒋性中三十一岁赴京参加丁末科会试,殿试时获第三甲第十五名。
蒋性中荣登进士榜,朝廷有司按例拨款,要求在莺窦湖畔为其建立牌坊,以资表彰。蒋性中闻讯当即阻止,说:“莺窦湖水溢,民方病涉,与其荣我家,无宁以吾乡父老。”他主张为众亲们建一座石桥。
于是,乡人就用御赐建坊的钱财,在莺窦湖上建造了一座石拱桥,跨度十丈,宽八尺许,取名尚义桥,又名莺窦湖桥,俗称环龙桥,乡人习称蒋公桥。
为官不忘本
在京城,蒋性中出任兵科给事中,辅助皇帝处理兵机奏章。他清廉耿介,如实上疏,弹劾专权的太监。善于管理,清理出节阉寺锦衣卫中坐吃闲饭的人员,转为养马的骁勇。
蒋性中为官十分低调。一天,他外出办完事,乘船返城时恰逢落潮,船难以前行,便由二个仆人上岸拉纤,自己头戴斗笠坐在船尾以橹代舵。他毕竟不是船夫,尽管手脚忙乱,船还是摇摆不定。其他船上的人见其狼狈不堪模样,百般嘲笑。仆人不由厉声喝道:“撑船的是给事中蒋大人,你们休得蛮横无理!”蒋性中却大声笑道:“他们怎么会被你哄骗呢?这里没有蒋大人!”
京城勤织堂
正统七年(1442),蒋性中将七十八岁的母亲吴氏接到京城来养老,而吴氏却随身带来了纺车和织布机,说:“吾昔壮时勤于纺织,助汝父以兴其家。汝父弃遗,而汝孑立无厚资。吾纺织愈勤,朝而丝缕,暮而布帛。凡家用悉赖焉。今幸汝读书成立,而吾已七十八矣,不复能有为。汝宜记吾勤苦,以劝示子孙,吾志足矣。”蒋性中便将厅堂改名为“勤织之堂”。为此,皇帝亲赐“勤织勤耕”匾额,好友纷纷赋诗赞美。
后来,蒋性中升任江西布政使右参议(从四品)。为官四十年,年过七旬还在任上。成化四年(1468),因病辞职,四次上书,才获准回乡。
来源: 闵行区纪委